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管理知識的「不一定」哲學


商業現象本身就是充滿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要明確的說哪一種行銷或者是管理方法是最好的,事實上是相當困難的,有人說藍海策略最佳,但是有許多公司執行紅海策略也是相當成功,也有人說要喝牛奶不需要自己養牛,能外包盡量外包,但是許多公司卻是以自行發展技術為第一原則。市場既然是多元的,顧客的需求當然也是多元的,如果再加上競爭者因素,那麼要說哪一種行銷策略可以放諸四海皆準幾乎是緣木求魚。



我因此常常告訴剛上我課的同學,在我的課堂當中,我的任何問題,最標準的答案就是「不一定」,要看情況而定。不過,我希望同學在期末時,除了「不一定」的答案之外,應該也要透過理論架構,提出一些歸納分析架構,告訴他人在什麼樣的情況,哪一種策略最好。以下分享一張最新上課的投影片,我想要表達的是,當買者處理資訊的方式是中央路徑或者是周圍路徑時,廠商4C策略的重點也應該有所差異。買者是否會採中央或者是周圍路徑來處理資訊,主要是決定於買者的動機與能力兩個因素,當兩個因素皆是正向的時候,就比較可能採中央路徑處理資訊,缺乏任何一個因素時,就比較可能採取周圍路徑處理資訊。工業採購或者是專家高涉入消費者比較可能走中央路徑,而非專家或低涉入的消費者就比較可能走周圍路徑來處理資訊。

就C1而言,不是所有產品的FABFeatureAdvantageBenefit)皆需詳細的描述,如果買方是走中央路徑來處理資訊,F&A的連結就非常的重要,相反的,如果買方是走周圍路徑來處理資訊,A&B的連結反而比較重要。
同樣的,如果買方是走中央路徑來處理資訊,賣方應該提供詳細產品資訊,並注意產品期望與表現的一致性,因為能夠走中央路徑來處理資訊的買者,大部分是產品專家,誇大的廣告與產品說明,反而適得其反。相反的,如果買方是走周圍路徑來處理資訊,那麼賣方應該提供詳細可信的訊號(如專業代言、得獎、甚至產品包裝專業度等)來增加信任度,因為會走周圍路徑來處理資訊的買者,大部分的情況下,是無法真正分辨產品功能差異,因此,專家的證言來提振信心就變得更加的重要。

買方如果是走中央路徑來處理資訊,對於賣方的專屬資產策略會特別注意,以免被陷入到賣方的專屬系統中而無法自拔。相反的,當買方是走周圍路徑來處理資訊時,往往會不小心建立有形無形的專屬資產,陷入某種交易關係而無法自拔,這也就是為何許多消費者比較會在不知不覺中會被陷入到某一軟體、線上遊戲、手機系統中,而工業買家在採購時,會很注意未來系統相容的問題的原因,以避免陷入到某一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