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Facebook 的4C良性循環




如上一篇文章所述,行銷策略的思考必須要長遠,公司必須要有長、中、短期的計畫,透過短期計畫連動中期計畫,進而產生長期計畫的4C良性循環。一家資源有限的公司,要一開始就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大市場裡面取得優勢,是相當困難的,除非這家公司擁有非常大的資金預算,可以讓公司在市場上先賠個幾年,來慢慢建立4C優勢,不然,很容易就掉入惡性循環的情境,因此,我常建議資源有限的公司應該要去思考,如何透過初期市場範圍的限縮以及利基市場的尋找,從初步的利基市場慢慢的產生4C的良性循環,進而在整體市場上取得到優勢。

除了Apple的例子之外,大家應該都知道Facebook這家公司,Facebook也是一個4C良性循環的好例子。FacebookMark Zuckerberg與幾位哈佛大學同學所創立的網路公司,該網站初期主要是設計給哈佛大學學生的交友社群網站,因為在當時Facebook的功能相當方便創新(C1),在哈佛大學裡迅速的打開知名度(C2),很多學生在一傳十十傳百下,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社群網站。Facebook初步的市場是相當小的,一開始要加入Facebook社群網站的人,必須是擁有哈佛大學的電子郵件郵址才能加入,雖然這樣的規定會限縮初期可以加入Facebook的會員人數,但也因為只有哈佛大學生才可以加入此社群網站,讓許多初期加入的哈佛同學比較不會擔心個資與網路安全議題,一般新公司設立之初所需面臨的低信任問題(C3)也獲得適當的解決,結果讓這些哈佛學生更願意在Facebookshare一些personal的事情與進行虛擬社交活動,也因為密切的虛擬人際連結與互動,讓所有會員逐漸對Facebook產生心理層面的專屬資產,對Facebook品牌的專屬陷入不斷提高(C4),生活中愈來愈離不開Facebook這個虛擬社交網站。


Facebook在哈佛大學這個初期利基市場的行銷經驗,也讓Facebook更能夠清楚瞭解一般大學生對社群網站的需求規格,也促使Facebook可以更加的改善網站的功能(C1U提升),同時因為加入的人愈來愈多,規模也越來越大(C1Cost下降),C1的競爭力也因此不斷增強。哈佛同學對Facebook的功能愈來愈喜歡,使用者滿意也不斷提升(C3),所以FacebookC1C2C3C4逐漸在哈佛大學的學生社群中建立起來。在這個階段裡,Facebook因為縮小了市場範圍並利用哈佛的形象,所以可以以較低的預算來完成第一輪的良性循環,這對一家資源有限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接著,Facebook開始擴充到其他波士頓與長春藤學校,使用者必須要有波士頓附近大學(大部分皆是聲譽很好的學校)與長春藤聯盟大學的email地址才能登錄。因為哈佛大學市場的成功,這些大學的學生其實早就知道Facebook的存在(C2),同時哈佛大學的形象也降低FacebookC3成本,更重要的,C1已經在哈佛的學生中試用調整過,因此也具有相當的C1優勢,所以透過4C的良性循環,Facebook馬上吸引這些大學的學生加入。在此階段Facebook所需投入的資金還是可以控制在最低,因為第一個市場的成功所產生的4C良性擴散效果,造成Facebook在處理第二個市場時,可以以最低的預算來完成。接著Facebook開始邀請更多的大學學生加入,一步步地從一般的大學生擴散到到美國社會大眾,再到全世界所有市場,這就是4C良性循環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個行銷計畫必須要有宏偉的志向,這是無庸置疑,每個人當然都希望自己的產品可以在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大家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是長期的,短期之內要如何透過第一個市場的蔭蔽,不斷一點一滴的形成4C良性循環,在利基市場的保護之下,訓練自己的4C優勢,再一步一步的滾到下一個市場去,這就是動態4C策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