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抹黑的選舉文化

最近總統大選的選情不斷加溫,各種指控候選人誠信問題的選舉策略就不斷的湧出,許多人憂心台灣選舉文化每下愈況,完全不是一個民主社會所應有的現象。有趣的是,過去我在美國的求學生活經驗,讓我對現在台灣的報料選舉風氣並不感到特別訝異,我在美國期間歷經了1993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多次州議員選舉,他們的選舉報料方式跟台灣比起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連柯林頓在大學時吸過大麻也是對方陣營的一大炒作議題。

        照理講候選人要吸引選民投票給他,最重要的是他的政見內容(C1),但是國家大事包羅萬象,沒有幾位選民可以清楚閱讀分析所有候選人的政見,這時候就必須靠競選團隊根據主要政見訴求,來擬定一個定位清楚的溝通策略(C2),但是這種定位包裝大部分是很抽象,而且所有候選人皆策略性的討好所有背景的選民,所以選民也很難分清楚哪一位候選人是最佳人選。所以選舉時要有效的得到選票主要還是要靠選民對候選
人的信任(C3),不過候選人要在選舉期間建立選民信任是相當困難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往往是長期培養的,短期間透過廣告媒體是有一些幫助,但是效果是有限的,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選民對對方陣營的候選人產生信用懷疑,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雖然是長期培養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很容易利用一件小事情被無限制的渲染,只要對方的C3出問題,我們還是有勝選的機會。
        你一定會問C4在這裡的角色又是什麼呢?C4在台灣的選舉環境裡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C4夠強,其他三個C就不太重要了。一個候選人與選民的C4主要來源包含宗親派系與政黨基本教義者(如深藍或深綠者),這樣的選民不管該政黨或派系推出什麼樣的候選人,他們都會支持。不過台灣經過多年民主化的洗禮,這樣選民的比例是不斷的在下降,同時藍、綠的比例也愈來愈接近(全國性大選估計各佔30%上下),因此台灣的選舉,建立C1C3的優勢就日趨重要,這是可喜的現象!
        哪麼會受C1C3影響的是哪些人呢?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人,分別是淺藍、淺綠、與中間選民,我的估計他們的比例也是相當的。C1C3會影響淺藍與淺綠選民願不願意出來投票支持自己政黨傾向的候選人,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形,淺藍與淺綠的選民不太可能支持對方陣營的候選人。中間選民則不一樣,他們可能會改變支持的政黨候選人,中間選民主要來源是對選舉低涉入者與年輕選民,對選舉高度投入的選民經過幾次選舉的洗禮,一般而言,許多皆已經變為淺或深色系的選民。
因此,選舉過程主要就是如何利用C1C3行銷策略讓對方陣營的淺色系選民不要投票以及讓中間選民改變政黨投票意向,大眾媒體對低涉入的中間選民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基本上大眾媒體的廣告策略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隨著網路環境的蓬勃發展,below the line媒體的影響力對淺色系與年輕選民而言是日趨重要,因此,若要估計選情,網路討論支持分析就相形重要,當然這裡的操作必須非常小心,太操控性的言論反而會增加候選人的C3成本,得不償失。許多人會認為網路言論是可以被操控的,我想這是低估了網友的判斷能力,候選人還是要注意自己的C1C2,同時長期培養自己C3的優勢,當有任何負面訊息時,才會有網友自動自發的幫忙消音辯解,出至於自發性的支持言論才能有效化解抹黑的選舉文化。
整體而言,我對台灣的民主選舉的進步是有信心的,除了淺色系與中間選民的人數比例不斷增加外,選民的知識水準也不斷的在提升。同時,我認為選舉強調C3策略並不一定完全是不好的事,它事實上可以讓未來想要從政者更要長期培養自己的C3優勢,如此才能抵擋選舉過程中嚴格的人格考驗!對國家社會皆是件好事!